[一位证券市场人士称,对于回购增持贷款,银行可能需要设置类似的风险控制措施,如补仓要求、调整质押率以及约定回购条款,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这些措施可以帮助银行在股价波动时保护其利益,同时也为借款人提供了一种风险管理的机制。不过,具体的条款和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监管机构的规定来确定。]
首批3000亿元回购增持再贷款正在落地。
10月20日晚间,多家上市央国企及大型民营企业公告称,已与银行就回购专项贷或增持专项贷达成合作协议,涉及资金总额超110亿元,涵盖国有四大行及两家大型股份制银行。
受访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该项工具将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或大股东回购增持自家股票的积极性,对于银行来说,股票增持回购专项贷款较为特殊,发放贷款阶段是风险防控的关键节点,专款专用是业务红线。
首批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落地
20日晚间,23家沪深上市公司公告称,公司或大股东将使用银行专用贷款资金进行股票回购或增持。这意味着首批回购增持专项贷款在A股市场正式落地。
记者注意到,此次涉及的商业银行主体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家国有大行,以及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两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某大型股份制银行信贷中心人士告诉记者,上市公司在交易所披露回购及增持专项贷款公告,表明贷款申请已经获得审批通过,这些公司都是较为优质的上市主体,符合专项贷款的相关资质要求,优先审批,流程也走得比较快。
此前,央行和证监会18日发布《关于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下称《通知》),确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年利率1.75%,期限1年,可视情况展期。
一位国有行人士表示,该行提供的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为“流动资金贷款”,能够直接计入企业在该银行的经营性周转信贷额度。这也就意味着上市公司客户可以通过提交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或调整现有流动资金贷款用途,从而快速完成审批流程。
除了首批已落地的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有多家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收集上市公司的融资需求额度及时间规划,称将很快启动审批流程,预计未来很快还有一批上市公司将披露专项贷款公告。
“目前还有一批名单尚在意向确定、申请及待审批的状态,后续会加快进展。”前述股份行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将根据贷款向央行申请再贷款;对于已获得贷款审批通过的上市公司,贷款资金将及时发放,流向董监高或者上市公司的银行账户。
针对哪些上市主体更有可能获得授信,多家银行信贷中心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目标客户群体应严格符合国家战略方针及银行的授信政策指引,包括那些主营业务突出、经营状况稳健、信用记录良好、具备较强还款能力、在行业内具有竞争优势和成长潜力的企业。
“在授信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那些市值稳定、股票在二级市场交易活跃且流动性良好的上市公司,尤其是那些已被纳入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等指数成份股的企业。”华东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对记者表示。
除了优先考虑上述白名单企业之外,还有银行列出了“负面清单”。一位城商行人士表示,比如上市公司及其股东股份对外质押比例过高、受减持新规影响减持受限的、上市公司或其股东近半年被证监会调查的股票,这些都是要审慎介入的。
银行风控的几个关键节点
原则上,银行发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贷款的利率应控制在2.25%以下。业内人士指出,若上市公司的股息率高于2.25%,其贷款进行股票回购和增持的动机将较为明显。根据2023年的分红数据,A股市场中股息率超2.25%的上市公司共有1106家,占比20.62%。
但对于一线银行的客户经理和信审专员而言,在仅有50BP(基点)的低利润空间下,回购增持专项贷款的授信难度相较于普通企业贷款将增加,而非降低。
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是一项新型工具,在该业务模式下,商业银行更为注重授信合规和风险防控。在记者了解过程中,不少商业银行风控人士对这项新型工具的风控难度表示担忧:“资金投向股票,股票价格有涨有跌,对于银行风控形成新的挑战。”
按照《通知》规定,申请贷款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应当开立单独的专用证券账户,专门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该专用证券账户只允许开立一个资金账户,且应当选择贷款机构为第三方存管银行。该专用证券账户不得办理转托管或者转指定手续。
《通知》同时规定,要确保贷款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21家金融机构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开立银行贷款专用账户,同时开立与前述专用证券账户对应的资金账户。金融机构将贷款发放至该资金账户,监督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做到专款用于股票回购和增持。在贷款全部清偿前,资金账户不允许支取现金或对外转账。
“股票价格和市值波动,也就意味着质押品价值存在不确定性。”一位股份行人士对记者表示,若遵循统一授信原则进行操作,风险评级将依据借款公司的信用等级来确定,相应的风险准备金也应予以计提;若银行已向中央银行申请了再贷款,同样需要计提风险准备金,但具体如何操作,监管的文件中实际上并未明确提及。
拿到专项贷款资金后的客户(上市公司或其大股东),若未能及时追加保证金、进行不当的股票投资或发生贷款逾期,银行将面临一定的处置难题。“增持或回购的股票通常存在限售期,即便客户有意出售股票以偿还贷款,交易所的规则也不允许。”一位证券市场人士对记者表示。
上述人士称,对于回购增持贷款,银行可能需要设置类似的风险控制措施,如补仓要求、调整质押率以及约定回购条款,以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合规性。这些措施可以帮助银行在股价波动时保护其利益,同时也为借款人提供了一种风险管理的机制。不过,具体的条款和要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监管机构的规定来确定。
此外,对于银行而言,若要处置质押物——即股票,必须经过诉讼、执行、过户、拍卖等多个环节。这一过程不仅耗时较长,而且一旦公告,可能导致股价下跌,进而影响质押股票市值是否足以覆盖贷款本金及利息。因此,银行在处置此类贷款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潜在的风险和复杂性。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针对这一工具监管部门需细化贷款使用流程和监督机制,加强对贷款资金流向的监控,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首要原则是确保贷款资金的专用性,这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某股份行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于减少注册资本、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等目的可以批准,后续操作中对可能出现的以“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为名义的贷款用途,将会审慎考虑,结合借款人的具体贷款条件进行细致的评估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