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21世纪以来第21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涉及领域更广、任务更重、要求更高,金融也需要不断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重点领域信贷服务模式,助力打好乡村振兴漂亮仗。
多点多方多处发力
“文件中‘信贷’一词出现了3次,明确信贷担保业务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这是一个积极向好的信号。”上海市长三角科创产业金融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城乡产业金融研究所所长孙文华指出。
孙文华表示,农业农村领域的项目与城市建设项目不同,需要地方政府的动态支持,建议地方金融机构借助地方政府产业规划,借助地方行政力量融合金融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文件提出,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政府投资基金等作用。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开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
“实践表明,一些地方金融组织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应在法律地位、税收政策等方面进一步明确,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机构发挥机制灵活、响应快速等特点,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健康发展。”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要构建和完善多层次信贷市场体系,发挥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各自优势。
文件指出,完善大中型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支小定位。
近年来,大行持续下沉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小银行的生存经营空间。董希淼指出,要明确大中小银行的不同定位。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银行机构,要打破各自为政的局面,以开发包容的精神,逐步构建整体协同、分工明晰的服务网络。
技术助推体系化建设
近年来,数字技术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孙文华指出,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领域拥有稳定的上下游关系,机构可以通过产业联合体实施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授信,粮食、种业等产业规模较大,产销相对稳定,通过“全链”授信,鼓励产业链、供应链相关企业结盟合作,同时,也能容易采集数据,动态监测信用安全。
山东省潍坊市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欧永生则认为,金融机构应探索种子企业债权、股权融资等方式,加强金融服务现代种业的意识,扩宽融资渠道。
在数字普惠金融方面,文件则指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我国‘大国小农’的特征明显,银行作为我国普惠金融的主体机构,应当发挥其银行分支机构遍布农村网点的优势,尤其要围绕县域经济发展。”孙文华指出,可以积极拓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象,设计“新型信用评估指标”,加大对创新型乡村产业业态产品的支持力度。
欧永生指出,信息共享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农业信用信息分散在多个部门或主体中,信用数据只有共享和流动起来,使之更完整充分、更体系化,信用风险评估才能更加准确,在“三农”贷款中的作用才能得以更好显现。
董希淼建议,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促进金融产品批量化、标准化,不断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普惠金融可持续性。对中央和地方政府来说,重要的是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农村征信体系和小微担保体系建设,积极优化县域乃至村域数字金融服务生态。尤其是地方政府,要建设好区域大数据平台,赋能金融机构。
实现三大主粮收入保险全国覆盖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
“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从产粮大县,扩大至全国范围,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国元保险农业保险业务总监、农业保险部总经理沈光斌在接受《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时表示。
至于如何逐步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这需要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支农财政补贴应进一步向农业保险倾斜,激励各省市区继续加大农业保险投入,优化农业保险产品结构,协调好政府与保险公司及农业生产者的关系。
“同时,也需要加强农业保险宣传,做好理赔工作。”沈光斌认为,目前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重视程度仍需不断培养。保险公司应做到应赔尽赔,通过每一次赔付,提升农户保险意识。
针对理赔问题,中央一号文件也特别强调了,要推进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做到应赔尽赔。
沈光斌表示,近年来,农业保险在协同政府部门应急响应和灾害救援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理赔中,目前仍存在一些薄弱之处,比如不精准等,保险机构应加大机构网络建设,重视信息化手段应用,尤其是加大对卫星遥感技术和无人机的应用,利用大数据分析提高风险评估和预测的准确性等。
王国军则建议,在承保时要加强风险评估与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理赔时要完善理赔制度与流程,明确理赔标准和程序,确保理赔工作的规范化,同时,要加强与农户的沟通与协调。
在国家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业保险已成为保险业助力“三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农业保险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4.98万亿元。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已基本形成以成本保障型产品为主,产量保险、收入保险和指数保险等各类创新型产品共同发展的农业保险产品供给体系。
“但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仍以种植、养殖类成本保障型产品为主,收入保险和指数保险等创新型产品适应范围较小。以安徽为例,目前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保障程度在20%左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沈光斌说。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对此,王国军建议,要丰富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机制,通过再保险、巨灾保险等方式分散风险,减轻保险公司赔付压力。同时,增大补贴力度,降低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