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数据,8月21日,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3.45%,较上月下降1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2%,与上月持平。
在本次LPR公布之前,市场对本次LPR报价已有“下行”预期。8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对冲税期高峰等因素影响,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204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401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其中,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下降10个基点,由此前的1.9%下降至1.8%;MLF中标利率下降15个基点,由此前的2.65%下降至2.5%。
“MLF操作利率是LPR报价的定价基础。”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8月份MLF利率下降0.15个百分点后,市场即普遍预期当月LPR报价将跟进下降。
1年期LPR报价下降
1年期LPR报价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8月15日MLF利率降幅。“毋庸讳言,当前宏观经济虽然在稳步恢复进程中,但经济恢复的态势并不稳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仍然较为疲软。在此情况下,引导LPR继续下降,具有必要性、紧迫性。”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8月15日MLF利率下降,已经预示着本月LPR将大概率下降。
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董希淼表示,1年期LPR下行,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的措施之一。今年以来,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银行有条件稳住甚至减少加点,这是本月一年期LPR下降的直接原因。而经济恢复势头仍需稳固、市场主体融资需求较弱,是本月一年期LPR下降的根本原因。
至于本次一年期LPR下降幅度低于8月15日MLF利率降幅,王青认为,这或出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的考虑。他表示,接下来,在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保持银行净息差处于合理水平等因素,从而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8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电视会议,强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要够、节奏要稳、结构要优、价格要可持续”。
根据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与上季度持平,继续处于有历史记录以来的低位。而《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专栏表示,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也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实际上,这是金融管理部门在降成本、稳预期和提效率等多重目标中平衡的结果。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认为,二季度以来,新发贷款利率下行速度放缓,以维稳银行息差和利润率。综合来看,为提升货币信贷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本次1年期LPR报价下行,以达到提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5年期以上LPR“按兵不动”
5年期以上LPR是房贷利率的定价锚。本次5年期以上LPR“按兵不动”受到市场关注。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根据中指数据,7月份重点100城新房成交面积环比下降近30%,同比降幅超三成,8月以来,商品住宅周均成交规模较7月周均及上年同期有所下降。
“在此背景下,短期楼市需要更多实质性举措落地,政策优化预期强烈。”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综合来看,降低利率有利于降低购房者置业成本,一定程度上修复市场预期,但是5年期以上LPR下降空间已经不大。董希淼表示,5年期以上LPR保持不变,有助于商业银行稳定息差水平,保持利润合理增长,增强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持续性和高质量发展的稳健性。陈文静进一步表示,当前一些房价调整压力较大的城市可通过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下调加点数来降低房贷利率,降低居民购房成本。
关于存量房贷利率,此前在2023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我们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与借款人自主协商变更合同约定,或者是新发放贷款置换原来的存量贷款。”8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打好宏观政策组合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时,邹澜说:“指导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8月18日,人民银行等三部门联合召开电视会议强调,调整优化房地产信贷政策。要继续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规范贷款利率定价秩序,统筹考虑增量、存量及其他金融产品价格关系。
“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需要多措并举综合考虑。”陈文静表示,短期来看,部分城市楼市政策优化方向或包括优化“认房又认贷”、优化部分区域限购、降低交易税费、调整普宅认定标准等,这将对市场产生积极影响,稳定市场预期。